1962年12月4日,59岁的马佩璋因高血压突发而离世,这一消息深深打击了当时已经69岁的白崇禧。妻子的骤然离世,让白崇禧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接受现实的残酷。在她下葬的那天,白崇禧悲痛欲绝,整整哭泣了一整天,情感的冲击让他几乎无法自持。
根据回族的传统习俗,亡者自安葬之日起,家属需要在接下来的40天里每天早晨到墓前诵经祈祷。年逾花甲的白崇禧尽管年纪已大,依然坚持每日带着儿孙,风雨无阻地前往墓地,陪伴马佩璋,默默祈祷,直至40天的仪式完成。这种深情的举动,不仅体现了他对妻子的敬爱,也折射出他一生忠诚于这段婚姻的决心。
白崇禧在一生中与其他女子有过一些交往,但在他心中,唯一的妻子永远是马佩璋。与那些妻妾成群的其他军阀不同,白崇禧无疑堪称民国时代的模范丈夫。有言道,男人的成就与他背后的女人息息相关,白崇禧作为一位权势滔天的军阀,依旧能坚守一妻制,这也让人不禁感叹马佩璋在婚姻中的独特魅力和非凡智慧。马佩璋的“御夫”之道,堪称一绝。
展开剩余83%白崇禧的儿子,著名作家白先勇曾回忆过父母的婚姻生活,他表示:“我父母关系极好。父亲虽然固执,但总是对母亲格外尊重。即便偶尔有争执,母亲轻轻撒娇,父亲便会顺从。”白先勇还补充道,母亲在家中的地位无可动摇,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她在打理,父亲则更多是承担着外面的战斗和政治斗争。马佩璋不仅是母亲,更是白家的支柱和维系者。
马佩璋生于1903年,广西桂林人,出身回族。她的父亲马维琪曾是兴安县令,深得马佩璋的宠爱,觉得她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。马佩璋的童年充满了温暖与关爱,尽管家境显赫,她却从不倚重父亲的地位,而是始终坚守独立自主的精神。年轻时,马佩璋非常叛逆,她不仅反对裹脚这种陋习,还在很小的年纪便通过顽强的斗争,赢得了家人的支持,最终放弃了裹脚。
这份勇气和坚毅的性格也贯穿了她的一生。马佩璋后来就读于桂林女子师范,凭借她的美貌和气质,成为了学校的校花。尽管许多男孩倾慕于她,她始终心无旁骛。她看不上那些毫无深度的追求者,而她的父亲对她的婚姻要求也非常苛刻,不仅要求未来的丈夫要有才有貌,还必须具备勇气与智慧,并且要与家族和宗教背景相符合。
马佩璋作为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,非常反感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,她坚信自己应当主导自己的人生。因此,在得知父亲开始为她物色婚配对象时,她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我要的如意郎君,必须是我自己选择的,并且他必须承诺,娶我之后不能再纳其他女人。”
经过一番筛选,最终,马维琪选中了白崇禧。当时的白崇禧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地位,已经成为新桂系的核心人物,而他也正是马佩璋父亲理想中的女婿——不仅出色、有魄力,且同为回族,符合所有的要求。第一次见到白崇禧,马维琪便感叹道:“此子一表人才,未来必有大作为,正是我女儿的良配。”
经过几番交涉,马佩璋的父亲终于决定为女儿定下这个婚约。1925年2月27日,马佩璋与比她年长10岁的白崇禧结婚。这场婚姻开始时充满了浓烈的爱意和憧憬。
婚后,马佩璋非常聪明地选择尽早去拜访白崇禧的母亲。在与婆婆的互动中,她努力展现自己作为媳妇的孝顺和温婉,以此赢得婆家的认可。她明白,只有在婆家的支持下,自己和白崇禧的婚姻才会更加稳固。而婆婆也被马佩璋的谦和和聪慧深深打动,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。
马佩璋的聪明不仅体现在婚姻生活的处理上,也体现在她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应变能力。刚刚结婚不久,白崇禧因工作离开桂林前往柳州,而马佩璋也随即遭遇了来自敌人的威胁。沈鸿英之子派人前来偷袭,并下令全城搜捕她。马佩璋非常机警,她迅速换上贫民衣服,乔装打扮,通过混入德国圣公会的道生医院逃脱了这场危机。
白崇禧得知此事后,对她临危不乱的表现非常钦佩,称她为“将军夫人”,并表示自己十分欣赏她的冷静与聪慧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二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。尽管战争频繁,白崇禧仍时常惦记着家里的马佩璋和孩子。1930年,随着蒋桂战争爆发,白崇禧率部队打入南宁,将滇军赶出广西,并为了家人安全,将马佩璋和孩子们送到香港。然而,两地分居的日子,让白崇禧产生了孤独感。白崇禧甚至开始在夜里和警卫员谈心,以排解寂寞。
为了让长官心情好,许辉生不惜引导白崇禧与自己的未婚妻王氏接触,最终,王氏为白崇禧生下了一个儿子。但这一切没有逃过马佩璋的眼睛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第三者,马佩璋保持了冷静,她坚决要求白崇禧做出选择。白崇禧无奈地说:“一切交给你处理。”
最终,马佩璋与王氏达成协议,将王氏送走,并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抚养,取名白先道。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,马佩璋与丈夫达成共识,确保将这个孩子塑造成她自己的亲生儿子。
此事过后,白崇禧对马佩璋更加宠爱,且再未与其他女人有过纠葛。马佩璋也依旧默默支撑着这个家,成为白崇禧事业背后的无声力量。
1944年,抗日战争进入高潮,日军侵占了桂林,马佩璋带着全家80多口人从战火纷飞的桂林逃至重庆,期间艰辛困苦不言而喻。她不仅没有丝毫抱怨,还坚强地带领着家人走完了这段不易的旅程。
尽管马佩璋一生大多在幕后,低调奉献,她始终把家庭和丈夫视为最重要的责任。从来不追求权力与地位,甚至婉拒了众多社会上的邀约。然而,她却在家庭教育上大放异彩,培养了五个出色的孩子,其中白先勇更是成了享誉世界的作家。
然而,马佩璋的一生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挑战。她曾因丈夫的“小气”而埋怨过他,然而这并未影响两人长达数十年的幸福生活。直至1962年12月4日,马佩璋因病离世,白崇禧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崩塌,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支柱。
回顾马佩璋的一生,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为家庭、为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,虽然她未曾在事业上大展宏图,但她无疑是那个时代的非凡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